艺术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
艺 术 原 理 |
课程英文名称 |
The Principles of Art |
总学时数 |
32 |
其中课程学时 |
32 |
学分 |
2 |
开课时间 |
第1学期 |
教学目标: 本课程力求使艺术专业硕士学员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鉴赏的基本规律,更加熟练地掌握艺术阐释的基本方法,从而在提升理论素养、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拓展学员的学术视野和艺术视野、并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学员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探讨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的创作、艺术的呈现、艺术鉴赏与阐释的基本规律,在全面把握艺术生产(创作)、艺术呈现(作品)、艺术传播(艺术场)和艺术消费这四大环节之间的动态关系的基础上,系统地解释艺术的类属及其特征。 |
教学大纲及学时安排 |
周 次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
第1-3周 |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艺术原理的性质与任务 第二节 艺术原理、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的关系 第三节 艺术原理与艺术美学的关系 第四节 艺术原理的理论架构 |
3学时 |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艺术起源的诸学说 第二节 艺术发展的轨迹 第三节 艺术形式的兴衰与演替 注:本章主要从艺术发生学角度探索艺术的起源、介绍艺术起源理论 |
3学时 |
第4周 |
第三章 艺术的观念(艺术的本质) 第一节 艺术与艺术作品 第二节 形式说 第三节 表现说(情感论) 第四节 原型与力比多动力说 第五节 其他学说 注:本章主要从艺术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角度探索艺术的本质、终极价值和意义 |
2学时 |
第5—7周 |
第四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语言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结构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意义 |
3学时 |
第五章 艺术家 第一节 艺术家的身份认同 第二节 艺术家的心理结构 第三节 艺术家的生活经历与创作的关系 第四节 艺术家的癖好与创作的关系 |
3学时 |
第8-9周 |
第六章 艺术创作 第一节 艺术再现与艺术表现 第二节 艺术灵感与艺术天才 第三节 艺术意象与艺术意境 (含艺术技巧) |
4学时 |
第10周 |
第七章 艺术场 第一节 艺术场的概念 第二节 艺术场的构成 第三节 艺术场的功能 |
2学时 |
第11周 |
第八章 艺术风格与流派 第一节 风格的概念 第二节 流派的概念 第三节 艺术风格 第四节 艺术流派 |
2学时 |
第12-14 |
第九章 艺术的类型与特征 第一节 视觉艺术 第二节 听觉艺术 第三节 舞蹈艺术 第四节 影视艺术 第五节 戏剧艺术 第六节 曲艺与说唱艺术 第七节 新媒体艺术 |
6学时 |
第15周 |
第十章 艺术鉴赏与阐释 第一节 艺术鉴赏与艺术阐释的关系 第二节 艺术鉴赏的原则 第三节 艺术阐释的原则 第四节 艺术阐释的意义 |
2学时 |
第16周 |
考 试 |
2学时 |
学习基本要求和学习重点: 阅读相关艺术理论和艺术美学书籍3-4种,精读1种(参见下表参考书目)。 第六、七、九、十章为学习重点。 |
教学实验、实践或实习要求和学生自学要求: 在学习期间,要求学生自行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3-4次; |
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1篇。 |
参考书目: 柯林伍德:《艺术原理》 宗白华: 《意境》 贝尔: 《艺术》 盖格尔: 《艺术的意味》 阿恩海姆:《艺术心理学新论》 丹托: 《艺术的终结》 |
《马克思主义文艺(艺术)理论专题》教学大纲
宗旨: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立足于当下艺术创作实践和艺术学、文艺美学学科的前沿性发展,正本清源,阐幽发微,在细读精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的基础上,弘扬并发展马克思主义艺术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专题讲授的方式,宏观地考察、审视、总结、阐述当代艺术的新现象、新问题和艺术学、文艺美学领域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导论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哲学基础
1、世界观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艺术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3、艺术是一种“人学”
4、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第一讲 艺术与现实
艺术与现实(世界、生活)等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具有本体论意义的重要问题。本章以马克思主义对物质与精神、艺术与人主体、艺术生产中的主客体关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关于艺术的“再现”与“表现”等思想为原理,对艺术的发生、含义、范围,艺术与非艺术、伪艺术的区分,尤其对当下“艺术的泛化”(即“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或“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等现象作出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合理解释。
第一节 艺术的定义与范围
第二节 艺术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
第三节 艺术与现实关系几种主要理论的评述
第四节 艺术的扩大、泛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趋势
第二讲 艺术生产
本章在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的思想的指导下,分析艺术创造暨“艺术生产”的特殊规律,尤其是要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状况,研究当下艺术生产的新特点、新趋势、新问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艺术生产”的阐发
第三节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
第三讲 艺术价值
本章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意识形态属性的有关论述,分析艺术的功能问题。尤其试图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状况、大众文化的崛起的态势和背景来阐发艺术的多方面的功能。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功能论和艺术价值论
第二节 艺术的意识形态属性
第三节 艺术的价值系统、社会功能和娱乐功能
第四节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家园”:人文价值与“认同”功能
第四讲 艺术媒介
由于唯心主义文艺观的影响,媒介在艺术中的价值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本章将依据马克思唯物主义,阐发媒介在艺术中的特殊价值;尝试根据媒介的变化来理解艺术的发展;为当代新媒介艺术作出理论辩护。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媒介的理论
第二节 媒介的艺术价值
第三节 媒介革命与艺术发展和艺术传播
第四节 当代新媒介艺术
第五讲 艺术解释
艺术的解释是当代艺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着重讨论艺术的意义究竟是由作者的意图决定还是由读者的解释决定的,以及作品的意义是惟一的还是多元的等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我们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是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解释辩证地形成,具有惟一性与多元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解释的理论
第二节 客观真理与多元解释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作者意图与读者理解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四节 构成作品意义的诸因素
第六讲 艺术批评
本讲依据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原理,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对艺术作品的丰富多样的艺术批评实践,阐释艺术批评的标准、方法、原则,并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评述中西艺术理论史上诸种艺术批评流派与方法。并重点讲述评析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来的“文化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观点”与“美学的观点”相统一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角度与方法
第三节 艺术批评的模式和多样化
第四节 艺术批评与文化研究
第七讲 艺术趣味
不同的艺术作品会体现出不同的艺术趣味。这些不同的艺术趣味之间有高低的区别吗?这是西方当代艺术哲学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我们认为西方美学中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的区分,实际上隐含着阶级压迫的政治因素。本章将根据对趣味的新的理解,从政治学和美学上对通俗艺术进行辩护。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趣味的理论
第二节 趣味作为一种基本的艺术鉴赏力
第三节 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的区别
第四节 从趣味的角度看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
第八讲 艺术与审美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非常注重对艺术的审美活动本质的阐释。本章以此为指导思想,研究艺术作为人的审美活动的特点,研究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以及相关的艺术美学范畴。
第一节 艺术美与艺术的审美本质
第二节 艺术审美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 艺术审美活动中的再现与表现
第四节 审美意识与艺术美的多样性
第九讲 艺术与科学
根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艺术与科学都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都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与科学有着内在的关联。随着西方现代学术朝分门别类的方向发展,艺术与科学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并且逐渐形成两种相互对立的文化符号形式。但是,随着新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艺术与科学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又走到一起了。一些后现代科学家认为,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具有美感的掌握。与此相应,艺术越来越与各种高新技术结合起来,成为一种设计,服务于当代社会的全面的审美化外观的塑造。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理论
第二节 艺术与科学的关联
第三节 艺术与科学的分离
第四节 艺术的科学化与科学的审美化
第十讲 艺术与道德
艺术与道德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艺术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艺术学,艺术是道德教化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在评价艺术的价值的时候,要重点考虑艺术的思想内容所具有的道德价值和政治倾向。尽管现代西方美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但其背后仍然隐含着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由于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后现代社会人们已经有了更大的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出现了一种伦理生活的审美化的趋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将自己的人生塑造成为一件独特的艺术作品。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的理论
第二节 艺术作为道德教化的工具
第三节 艺术的独立价值
第四节 后现代伦理生活的审美化
第十一讲 艺术与宗教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和艺术的基本理论,宗教与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不仅表现在宗教是艺术的母体上,而且表现在宗教与艺术在掌握现实的方式具有一定程度的近似性,即二者都是以想象的或者说非现实的方式来掌握世界。由于是以想象的方式来把握世界,虽然宗教与艺术都不是真实世界的直接反映,但却是真实情感的直接表现。现代艺术出现了一种宗教化的倾向,部分地取代了宗教的功能;但对宗教艺术的理解却不能采取现代的无利害的审美方式,而应该将艺术与具体的宗教生活结合起来理解,片面强调宗教艺术的独立价值是不合适的。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的理论
第二节 艺术起源于宗教
第三节 艺术情感与宗教情感
第四节 对艺术的宗教理解与对宗教艺术的理解
第十二讲 艺术与自然
根据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反映理论,艺术是对现实、对自然的反映。在这种意义上,自然是艺术的源泉。但是,自然并不是无形式的物质,它本身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有机整体,在这种意义上,自然不仅是艺术的源泉,而且是艺术的“导师”。天才艺术家就是那种能够冲破旧有艺术规则、敢于表现人类自然本性的艺术家。随着环境美学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自然本身当作艺术作品来理解和欣赏。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论
第二节 艺术对自然的反映
第三节 艺术天才与人的自然本性
第四节 自然作为神奇的艺术作品
第十三讲 艺术与经济
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内容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本章分析总结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与经济的重要思想,力图为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我国文化产业、艺术市场和文化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经济学视角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生产力的思想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工业”的思想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艺术市场、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
第十四讲 艺术与文化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哲学,然后才是艺术学。马克思主义是从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等等,实际上也就是从整体的文化的宏观视野来研究艺术的。而且艺术活动首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马克思主义也常常从文化的高度分析神话、古希腊艺术等各类艺术现象。本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探讨艺术与文化结构、文明发展等的关系。
第一节 艺术作为文化的象征与在文化结构中的位置
第二节 艺术发展的社会根源与文化根源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与文化的思考
第四节 艺术的风格、流派、思潮史与文明文化史